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努力, 《武大国际法评论》现以全新的面貌和国际法学界同仁见面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武大国际法评论》起步于2003 年,迄今走过了14 个春秋,出版了26 本,
成为我国少数专注国际法领域的连续出版物之一,并从2008 年起被连续收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并为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和海牙国际法院“和平宫图书馆”等国际法相关机构所收藏。乘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春风,《武大国际法评论》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从2017 年起正式改以双月刊出版发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将是新的征程!
《武大国际法评论》的重生正当其时。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合作日益频繁,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对外关系和处理国际事务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新常态”。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国际法的研究,力图在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法律关系中更多地反映本国的立场和主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在全球治理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发挥出与自身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加强国际法的研究和应用之意义日益凸显。在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对外发展战略、应对全球性、区域性以及周边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安全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加强国际法各领域研究,这对于我国充分运用国际法维护自身权益,全面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积极推动国际法治进程和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是推动一国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发展,提升学术水准的重要平台。由大学出版国际法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高校的国际法学科迈向国际一流水平的重要途径。开拓学术论文发表的阵地,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法研究的质量、建设国际领先的国际法学科,扩大中国国际法理论在国际上的影响。
作为中国国际法学的教育和研究重镇,武汉大学创办国际法专业学术期刊,是义不容辞的担当。《武大国际法评论》的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是1980 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中国高校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机构,是我国国际法领域首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2000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 年被批准为“985 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2015 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武大国际法评论》的编辑出版有坚实的后盾和可靠的平台,完全有能力将其办成一份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持续为引领中国国际法学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经过14 年集刊发展阶段,《武大国际法评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编辑团队和鲜明的办刊风格。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打造国际法学术精品,未来办刊除了积极发挥既有优势,保持延续以往有益办刊经验之外,还应特别突出以下几点:
首先,是问题意识。学术研究的使命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世界提供知识和思想。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关系变革的过程中,国际法新问题层出不穷,值得我们去观察和研究。只有树立并沿着“问题意识”所导引的方向和研究路径去探索问题,展开研究活动,才能跟上时代变革和世界发展的脚步。
其次,是理论创新。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法律,是全球治理的规则和指引。中国学者必须脱离国外理论传声筒的角色,努力创新研究,不断形成学术的中国观点、中国理论、中国范式,提升中国在国际法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再次,是开放办刊。要树立世界眼光,以国家站位,积极适应学科发展,科学定位刊物出版宗旨,挖掘新平台学术潜力,充分转换动能,强化学术重心,精心策划特色栏目,吸引优质作品,形成自己的品牌。“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吸纳国内外的优秀学术资源,在学术上与国际同行真正形成交流和互动,并形成思想对话机制。
最后,是服务实践。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融入世界,进一步迈入世界舞台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和实践,以及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为中国国际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应当适应现实需要,努力解决当前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武大国际法评论》正式创刊出版发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期望我们传好新的接力棒,面向世界国际法学术前沿和中国国际法实践,担当起学术交流的承载者、学术研究的推动者和学术思想的引导者等多重角色,将其打造成学术精品,凝聚学术正能量,迎接中国国际法学新时代的到来。
谨此致发刊之贺并共勉,以与同侪砥砺意志,共创未来!